河南孟州:婆婆意外成植物人 儿媳毫无怨言悉心照料-德孝媳妇-德孝中华周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孝媳妇 >> 内容

河南孟州:婆婆意外成植物人 儿媳毫无怨言悉心照料

时间:2018/12/8 22:41:07 点击:

  核心提示: 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德孝中华周刊》河南孟州讯(任科 通讯员 乔望键 田秋萍)她,看上去是个诚实的农家女,一米六多的身材,久经风霜的肤色,笑容满面,说话腼腆,穿戴朴素,都说她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在众...

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德孝中华周刊》河南孟州讯(任科 通讯员 乔望键 田秋萍)她,看上去是个诚实的农家女,一米六多的身材,久经风霜的肤色,笑容满面,说话腼腆,穿戴朴素,都说她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在众人眼里她是一个大能人,做过生意,跑过药材,家里地里处处都有她压不垮、顶得住的身影,不服输的任性。她侍候五年多植物人的婆婆犹如亲闺女,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好媳妇”的声誉,她的爱老孝道事迹在乡邻被传为佳话,她就是河南省孟州市会昌办事处大宋庄村农家女---郑水红。


说起郑水红还要从五年前说起,那时她和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哥嫂分开另居,姐姐有了家,每天忙于公务,家里仅有公公婆婆、老公和两个孩子,婆婆在家是个顶梁柱,也是个闲不住的老太太,公公张相连由于心脏不好刚做过手术,老公诚实不问闲事,在附近的单位打零工,婆婆伺候着公公,料理着家务,全家人关系融洽、和睦相处、甜甜蜜蜜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富足美满,20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祸给这个家庭造成难于承受的灾难。五月的一天,68岁的婆婆刘玉茹,骑着车子出去办事,被一辆机动车连人带车闯个正着,当时不省人事,拉到医院经过脑颅手术抢救,最后落个植物人的后遗症。婆婆变成了不知饥饱、不知冷热、不知世事的冷冻人,媳妇郑水红终止了一个月能收入一两千元的药材生意,全心扑在照料婆婆的身上。婆婆的不幸好像是塌去了半个天,无疑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天大的事总要有人扛着,郑水红思索着,姐姐、哥嫂都有自己难于脱身的事业,只要他们忙里抽闲能当个帮手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思前想后,郑水红就毫不犹豫地承揽着侍候婆婆的重任。


婆婆出院后,儿媳们虽然都很孝顺,但都对侍候植物人的老人束手无策,郑水红主动担起了侍候婆婆的重担,这一担就是五个多春秋,五年来,郑水红和婆婆睡在一个床上,喂药喂饭、擦屎刮尿,热了她给婆婆擦身子、扇扇子,冷了她给婆婆生炉子、灌热水袋,精心料理,倍加关照。婆婆因为失去知觉,饥渴冷热、屙屎拉尿,都需要郑水红亲手操作。家里的房子破烂不堪急需修缮,两个学生在城里上学也需要照看,为了孩子们能吃个按时饭,她就把婆婆拉到城里的房子里来生活,一来能照顾好婆婆,二来能让上学的孩子下学有个按时饭。在城里那些日子,因为住在楼上,水红每天背着婆婆上下楼,让婆婆在外边晒晒太阳,吸收一下新鲜空气,婆婆比较胖,每次下来都累的她气喘吁吁,为了婆婆能早日康复,水红一再坚持着,想让婆婆的康复奇迹出现,期盼、心愿总不能按照人的意志来实现。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五年来,水红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不管自己怎样劳累,都要陪伴婆婆度过人生的晚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离不弃,相依为伴。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婆婆做早餐,把做好的饭再用豆浆机打碎磨细,然后抽进针管里,一点一滴输进婆婆的嘴里,午餐她选择有营养的饭菜再进行粉碎打浆,照样用针管抽着喂婆婆,一日三餐从未耽误过老人的喂养,郑水红用她的言行击破了多年留下的世俗偏见。


颅内脑细胞损伤,颅压增高,婆婆经常出现昏迷、抽搐现象,五年间,婆婆又相继做过三次手术,每次手术花费都在十几万元,公公吃药需要钱,婆婆的后续治疗、服药需要钱,两个学生上学需要钱,光凭着丈夫打零工来维持现状远远不够。郑水红从小就养成了能打敢拼的性格,生活再艰难也要往前过,哥哥嫂嫂和姐姐家里也不富裕,再接济也填不满每天花钱这个无底洞,小日子还要过,婆婆的病还要继续治疗,咱是农民,还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近几年来,郑水红为家里经济上有个宽裕,承包土地六七十亩种植药材,她起早贪黑忙碌在地里,还不时想着家里躺在床上的老婆婆,真是身在地里心在家,一心想着老妈妈, 在最繁忙的一个月里,郑水红廋了二十多斤。经济上有了好转,她就到医院进行咨询,看婆婆吃什么有营养,看服什么药能治婆婆的病,只要是对婆婆的病治疗有效果她舍得花钱、毫不吝啬。亲朋好友看到郑水红憔悴的面容就劝她:“婆婆已经是这个样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投入的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郑水红笑笑说:“婆婆也是妈,只要有一点点希望我绝不会放弃对婆婆的治疗,我要尽到做儿女的一片孝心。


五年多来,郑水红没日没夜的陪护在婆婆身旁,身贴身、心连心,晚上和婆婆睡在一起,半夜醒来先看婆婆屙尿了没有,又要给婆婆翻身,还要换取身下的垫片,又是洗又是檫,婆婆有一点呻吟她就会立即起来,观察婆婆的身体热不热、冷不冷、嘴干不干。老人喂食后躺在床上不能活动,经常出现便秘,每天晚上郑水红按时给婆婆插克塞露,接着就是抱起婆婆进行大便,她不嫌脏不嫌累,五年如一日,成了郑水红操作的老程序,老公公张相连看着儿媳妇每天疲惫的身影,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他逢人就说:“要不是俺水红这样孝顺,俺老伴早就命归西天了。”


郑水红不但对老人孝顺,在家里遇到再为难的事从来不攀不推,大度、宽容、吃亏是她的做人标杆,她总是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的付出也是代表我们全家人的爱老情结。每次从地里回来,她一进门第一个事就是先看看婆婆有没有异常,然后就是打扫卫生,使房内空气清馨无恙,五年多屋内院外的忙碌,使小院落修饰的井井有条、整洁有序,房子里常年保持着无异味、很清新。晚饭后,她知道婆婆到了该休息的时间,她就不厌其烦的给婆婆浑身拍打按摩,一年四季她没让婆婆受一点冷热,身上更没有生一点褥疮。2016年春节前,婆婆又犯病住院,郑水红日夜守护在病床前,眼敖红了,嗓子冒火,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还要准备年货,婆婆的病情不见好转,医生也感到束手无策,亲友们也无能为力,这时郑水红大胆做出一个破天荒的决定,把婆婆拉回家。逢年过节农村都流行一个团聚的习惯,让老婆婆回家过年也是一种喜庆,婆婆来到家里后,郑水红跪前爬后精心护理,就这样,老太太自从那次出院后,两年来再也没有进过医院,并且,能吃能睡,精神状态比原来好多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婆婆的健康身体里不知渗透着多少郑水红的心血,她的执着情操和尊老情怀里包含着多少心酸泪水啊。婆婆虽然不会说话,但她心里始终保持着婆婆就是妈的浓厚情结。村里的人都出去旅游爬山,水红也拉着婆婆去看景点,神农山、龙门、世纪广场、丰润园,每到一处都留下婆婆的身影。看到这种场面,有人在一旁窃窃私语:“拉着一位不会表达又失去理智的老太太图个啥,对她再好也不会承个人情。”面对热嘲冷讽郑水红越加亲近婆婆,“我就是让不会说话的人来体验大自然的美景,这是我婆婆,她是我家的一个宝,对她好是做儿女的一点孝心,人人都要老,都需要子女的奉献和关爱,这是做儿女的义务和责任。”郑水红如是说。


郑水红尊老爱亲的言行也感激着左邻右舍,也感激着家里的孩子们,她的女儿每次回到家里,看到妈妈给奶奶檫屎刮尿,她也挽起袖子参与其中,帮助妈妈给奶奶喂药喂饭,洗刷拖地样样活儿都抢着干。这就是爱的传递,这就是爱的奉献,这就是社会的正能量。

五年多的繁琐生活,郑水红有时也难免流露出伤感和心酸,回想起五年来的坎坷之路,在夜深人静时也是泣不成声、满面泪花。娘家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常年身体不好,有时住院自己也不能前去照看,最为难的是婆婆身边离不开人,这种血脉的互牵让她非常亏欠对亲生母亲照看的内疚,不过还好,娘家有姊妹7个,她就把母亲的照料委托给了娘家的姊妹们,为了自己婆婆的安危,她只能舍亲割爱。


五年多的默默操劳,练就了郑水红不屈不挠的秉性。冬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她对植物人婆婆的坚守给出了响亮的答案:一切为了婆婆,为了婆婆的一切,婆婆就是妈。五年里,无论是节日还是庙会,再热闹的场面看起来对郑水红无缘,她能舍去一切也不愿离开迷茫世事的婆婆。村里不少人说:“水红为了婆婆真是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像这样的好媳妇太少太少了。”郑水红的回答更是令人敬佩:“岁月无情,婆情无价,无论生活怎样变迁,我将对婆婆的精心照料一如既往,在婆婆有生之年,我要尽到做儿女尊老、爱老、敬老的责任和义务,那怕是十年二十年,我将无微不至、不离不弃,陪伴婆婆走完她的人生之旅。 ”

作者:任科 乔望键 田秋萍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德孝中华周刊》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工作指导 | 周刊荣誉 | 德孝基金 | 联盟派驻 | 志愿申请 | 志愿查询 | 德孝小记 | 驾驶查询 | 德孝记者 | 人员查询 | 基金人员 | 讲师查询 | 荣誉讲师 | 青年讲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  邮编:100733  电话:010-65365235   京ICP备2021002118号   京ICP备2021002178号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2009]09128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12031号   投搞箱:dxzhzk@163.com  法律顾问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
版权所有 德孝中华周刊所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德孝中华周刊》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