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中华周刊》河北唐山讯(李保东 周婷婷)2018年 7月5日,唐山市召开:纪念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80周年座谈会(又称:冀东暴动)。由:八路军研究会(总会)、冀东革命史研究会、唐山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唐山老摄影协会、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
本次活动由冀东革命史研究会会长高景岗亲自主持,市委、军分区领导及八路军研究会人员和冀东暴动亲历者亲属代表、专家学者、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百姓中国周刊》、《德孝中华周刊》、中国公益在线等人参加会议。
领导及有关人员发言,回顾80年前冀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的武装抗日大起义的历史,畅谈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
7月6日上午向冀东人民抗日大起义纪念碑敬献花篮
下午冀东革命圣地红色游、革命老区王官营,红色文化研讨会、企业家纪念品馈赠
冀东武装抗日大起义的背景
冀东,北据长城,南濒渤海,西控京津,东邻山海关,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一直为日本侵略者所觊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继而攻占热河、染指冀东。1933年,随着长城抗战的失败,日本侵略者与国民政府签订了《塘沽协定》,从此,冀东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唆使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将冀东置于日军卵翼之下,强化殖民统治,疯狂掠夺冀东资源,民族工商业迅速萧条,民族文化备遭摧残,“三毒”泛滥,汉奸特务横行,人民陷入了极度的屈辱和悲愤之中。 冀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的指引下,1922年起陆续建立党组织,并领导发动了工农革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冀东民众的民族独立和反抗意识逐渐增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种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
1931年9月,滦县2000多民众举行反日救国集会;同时,唐山开滦矿业产业工会通电表示,“大难当头,民死无日,凡有血性,孰不痛心!断脰流血,责无旁贷,我全体工人,誓作先驱”。
1932年1月,迁安县举行了反对日本侵略集会示威,成立了迁安县抗日义勇军第二十三路军。
1933年长城抗战中,迁安县组织起百余人的抗日自卫团抗击日军。
1933年6月,丰润县民众伏击日军给养车并打死日军数人。
1933年12月,冀东民族英雄孙永勤组织民众军(后改编为:抗日救国军)与侵略者拼争。
1934年1月,开滦煤矿5万多人以罢工形式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开展斗争等。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冀东人民厚积薄发,所向披靡,抗日救亡运动走向武装斗争的新阶段。
冀东武装抗日大起义的过程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增兵华北,并企图重点控制冀东,将其变成扩大对华侵略的兵站基地。
鉴于冀东的战略地位,1937年8月毛泽东在洛川会议指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边抗日根据地”。
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提出在冀东应准备迅速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以配合全国抗战。同时,中共河北省委组建了由各界人士参加的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指挥武装起义。
12月,先期回到冀东的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李运昌在滦县多余屯组织成立华北人民抗日自卫会冀东分会,直接为武装暴动做准备。
1938年5月,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派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配合开展抗日暴动。6月,冀东党组织与自卫会议定了抗日暴动行动纲领、时间、任务等。
1938年7月6日夜,中共滦县县委和红军干部李润民集合暴动骨干300多人在滦县港北率先宣布起义,打响了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的第一枪。呼者先登,应者云集,7月7日丰润岩口暴动,7月8日遵化地北头起义,7月9日滦县马城起义,7月13日卢龙地区起义,7月14日蓟县地区暴动,7月18日开滦矿区暴动,7月中下旬昌黎、宝坻等地的各界志士等纷纷拉起队伍,枪口直指日伪军。至8月中旬,在东起山海关,西到潮白河,北迄雾灵山,南至渤海滨的21个县和开滦矿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工农大众勇为中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国民党进步团体奋起参战,形成了有20万之众参加的冀东武装抗日暴动。暴动中,相继建立10万人的冀东抗日联军,并在八路军第四纵队配合下,斩关夺隘,攻克9座县城和众多集镇,建立了11个抗日县政权。对此,京津沪报刊及外国媒体报道:冀东方面中国游击队之声日渐浩大,各地民众纷纷起义,声势浩大,北宁路西段和平绥路东段日军已为动摇等。
193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发来贺电:“由于冀东国共两党同志及无党派抗日志士的合作,抗日联军与八路军纵队的胜利,已给日寇以严重的打击,摧毁了冀东汉奸政权,发动了广大的民众,配合了全国的抗战。我们相信这一支在抗战中新进、生长、壮大起来的生力军,定能在冀东各党派各领袖的合作与正确领导下继续胜利,创造冀热边新的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抗战,给日寇的野蛮侵略以更严重的打击,收复冀东。”
武装大起义胜利后,抗联队伍10月撤往平西整训。沿途,在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下,许多指战员壮烈牺牲,部分人员星散于各地。10月18日,李运昌等当机立断,带领余部兵分两路返回冀东。是时,冀东抗日联军所剩只有几千人,且分散在不同地区,其中李运昌的直属队仅130多人。
由于没有很好的保持并发展冀东抗日大暴动的战果,抗联部队和解放地区损失了90%以上,冀东的抗战形势由大暴动时的鼎盛时期一落千丈。严峻的形势面前,冀东儿女没有屈服,1938年11月初,李运昌在迁安县柳沟峪主持召开重整旗鼓会议。会议以冀热边特委的名义,决定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攻坚克难,坚持把抗战进行到底。会后,党员干部和抗联骨干奔赴各地,收拢失散人员,重新组建抗日队伍。至1938年底,恢复与重新组建了一些抗联总队,筹建了“路南办事处”“昌乐办事处”和一些交通联络站点等,兵力达到1400多人。经上级批准,1939年3月,正式建立了中共冀东地方委员会,并很快恢复了近20个党的基层组织,发展了一批党员。至夏末,丰润、滦县、迁安、乐亭、昌黎、蓟县一带形成了总数约4000人的武装力量和游击队。从此,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武装抗日暴动点燃的抗日烽火再次燃遍冀东大地,并越燃越旺,直至发展成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的梦想。
80年前,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吹响了冀东乃至冀热辽地区救亡图存的号角,为夺取全面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冀东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大暴动,影响深远。暴动波及冀东20余县和开滦矿区,参加暴动的工农群众和爱国人士有20余万人,其中武装起来的工农队伍多达10余万人,收复日军占据的9座县城和数十个重要集镇,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在冀东的统治。它唤起了民众,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敌人深远后方的政治影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它所凝炼的冀东抗战精神成为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责编:唐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