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张富英:勇做新时期拥军的“领头雁”-德孝双拥-德孝中华周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孝双拥 >> 内容

福建泉州张富英:勇做新时期拥军的“领头雁”

时间:2017/9/20 23:20:02 点击:

  核心提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会长张富英的精彩人生《百姓中国周刊》文/李乾坤)她,白手起家,靠着坚韧和不服输的精神,20 多年来从一个外来打工妹,打拼成为成功企业家。拥军是她心中永恒的事...

——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会长张富英的精彩人生

《百姓中国周刊文/李乾坤

她,白手起家,靠着坚韧和不服输的精神,20 多年来从一个外来打工妹,打拼成为成功企业家。拥军是她心中永恒的事业,矢志不渝。她,怀揣真情,上高山、去海岛,入训练场、进演习地,几乎走遍了驻泉部队。因为深入,所以了解;因为贴近,所以亲切,官兵视她若亲人。她,矢志创新,发起成立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让民企拥军由个体分散办小事,向集中力量办大事转变。长效拥军,雷打不动。她,促进融合,把军民融合与企业转型发展有机结合,推进科技转化落地,打造老兵驿站,与时俱进为可持续拥军提供引领示范。她,就是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会长、亿仁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富英。

伴随艰辛打拼创业 博爱本色日渐升腾

1993 年,一辆从河南开往福建的绿皮火车上,21 岁的张富英满怀憧憬,内心深处也有些许忐忑。

这个怀揣创业梦想的中原姑娘,当时也许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能在闽南沿海闯下如今的一片天地。

来到鞋业重镇晋江,和当时很多南下打工的年轻人不同,张富英并没有一头扎进工厂成为流水线的工人。已经有几年鞋厂工作经验的她,敏锐地意识到在这个开放前沿,边贸大有可为。然而不懂闽南话,不懂英语,人生地不熟……面对骨感现实,张富英选择了坚持。她经常肩扛两大袋各式鞋子的样品,穿梭在晋江的街道和酒店,见到老外就打招呼,连比画带猜测,谈价靠摁计算器,一日三餐就是馒头加咸菜……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张富英终于拿到了她的第一笔订单。

可能是历史渊源,在这片爱拼敢赢的创业热土上,坚韧爽朗的张富英开始如鱼得水。沉淀了五六年的散货客户后,稳扎稳打的她在创业之路上快马加鞭:1999 年,终于有了一间外贸店面;2002 年承包了一家工厂的生产线;2006 年有了独立的外贸公司……而与拥军结缘,也是在这个时候。

驻泉某部拉练经过公司附近,已经拉练了几十公里、处置了很多“敌情”的战士们个个汗透衣背,但士气依然高昂,军容整肃,号令声震天响。在那一瞬间,张富英儿时的“军人情结”蒸腾上来,她心中的那根弦被触动了。她马上招呼丈夫拿来开水和水果,送给路边休息的官兵们。

这是张富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简单的一次拥军。从此,张富英与部队子弟兵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开始了她的拥军事业。

伴随着事业越做越大,张富英拥军的脚步从未停歇。2009 年,总投资1.9 亿元的亿仁鞋业正式成立。随后几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员工最多的时候有上千人,年纳税额超千万元。她每年坚持从创收中列支专项资金拥军优属,从最初每年2 万元到之后每年50 万元、100 万元,累计超过2000 万元……她的拥军力度在不断加大。

在与亿仁鞋业一墙之隔的某部农副业基地,到处都能看到张富英的拥军痕迹。“战士们的衣食住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她的爱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战士们穿的户外运动鞋,食堂的空调、电视,基地的自动大门,还有灯光球场、停车场,都是张富英出资购买捐赠的。基地的前身是个军垦农场,老场长林圣宗返乡后接连遭遇家庭变故,妻儿相继过世。张富英知情后马上上门慰问,并持续帮扶至今。驻地部队中的困难官兵,一直是张富英重点关注的对象。2013 年,她发起企业家和部队家庭困难官兵“一对一帮带”活动,100 多名企业家与家庭困难官兵结成帮扶对子,仅她一个人就帮带了7 名官兵。而对于军嫂创业,张富英更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她组织企业家到部队召开座谈会,用企业家自主创业的历程,激发军嫂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并扶持80 多名军嫂自主创业。“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能为军人军属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让他们减少后顾之忧、安心服役,是我毕生的心愿和追求。”张富英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博爱无华构成了她的品德基因和人生底色。

把爱国拥军融入生命 支持部队从不讲条件

张富英做实业,勤恳坚韧;张富英做拥军,真心实在。她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有防才有国,有国才有家。我们能够安心创业、幸福生活,得益于部队官兵的无私奉献。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红利本就应该让部队官兵分享,拥军优属是企业的应尽责任。”

在张富英看来,拥军没有前方后方,亦不分兵种和地域。她把拥军作为一种坚持一生的信念和承诺,践行不辍;她已经把爱国拥军当成了事业,融入了生命。

她是精神拥军的一个好榜样。对于部队官兵而言,相比物质的慰问,对职业的理解就是对军人最大的尊重和支持。张富英对部队对军人有着深切理解和崇敬。这份理解和崇敬,来自内心。

这些年,张富英走遍了几乎所有驻泉部队,她怀揣真情,爬高山、进海岛,在泥泞坎坷的训练场,和战士们一起挥汗如雨;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她和海训官兵一起爬上摇曳的战舰;在滚烫袭人的沙滩上,她和战士们一起瞄准靶心……

走得近了,心就亲了。张富英把官兵的辛苦看在眼里,把官兵的需求记在心上——有次慰问时她看到一位女兵因生理期脸色苍白,便给每个女兵都送去了暖宝宝;南平某高山雾气深重,驻地部队长时间见不到太阳,她送去了烘干机;闽赣交接地带偏僻难行,她便给某部送去了户外登山鞋;在海训实训地,总能看到她和姐妹们送饮用水和西瓜的身影……

她是情感拥军的一位好母亲。2011 年,张富英把儿子也送进了军营,她更是以己之情,推及官兵。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张富英更是给予重点关注。某特战女子队平均年龄18 岁多,这些坚强的女孩在军营经受住了残酷的磨砺,成为一支战斗尖兵。可在张富英眼里,生活中的她们还都是孩子,在倍思亲人的中秋佳节,她发动组织了女企业家到军营中与这些女兵共度佳节,减轻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官兵和家人聚少离多甚至完全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为了给官兵多创造一些和家人相处的机会,张富英就与部队沟通,结合军人荣誉工程,组织“好军嫂”“练兵先进个人”赴厦门和安溪等地开展亲子互动体验活动。

“好军嫂”彭富梅和丈夫常年分居两地,为了让丈夫安心服役,彭富梅常年独自承担起照顾女儿读书的重担,一家三口出游简直成了一种奢侈。去年,张富英组织的赴安溪茶园体验游活动,成为彭富梅女儿上大学离家前最为珍贵的美好回忆。“细微之处见真情,只有亲人才会想得如此周到。”彭富梅感慨地说。

像亲人一样,如朋友一般。许多驻泉官兵都有张富英的手机号码,有事没事就给她打个电话,交流思想,讲述自己看到、想到的新鲜事。张富英也因此有了很多称呼,有的叫“张姐”,有的叫“张姨”,有的叫“张妈妈”……2012 年,她被泉州军分区吸收为预备役军官。

在泉州,张富英成为文化拥军的代名词和亮丽名片。某团图书馆急需一批图书,她第一时间把价值5 万元的图书送过去;某旅想修建一个灯光球场,她立即签了一张10 万元支票给予支持;当地人武部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电脑,她当即购置了8 台电脑……了解到回族战士李元想报考军校,张富英为他送来一套精心挑选的学习资料;听说政治处报道员吴达钻研摄影热情高,很快她就送他一套专业摄影书籍;得知某分队官兵书法氛围浓,一批名家碑帖便送给大家……

她更是政策拥军的积极倡导者。泉州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先后八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荣誉称号。在泉州,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报国、反哺社会的一种自觉行动。张富英更是积极推动解决驻地部队官兵生活难题的倡导者和带头人。官兵的出行问题、饮水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她都挂在心上,积极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反映,并发挥爱国拥军模范作用推动帮助解决。一口井、一条路、一趟班车……无不凝结着张富英的拥军深情。

这些年来,张富英拥军形成了“五个雷打不动”:每年部队海训、野外演练慰问雷打不动,每年八一、春节慰问部队雷打不动,每年支持好军嫂创业及表彰雷打不动,每年企业全力支持退伍军人安置雷打不动,每年到部队文化拥军雷打不动。这“五个雷打不动”,把以前拥军没有固定模式,变成了制度性规范化,长效开展、从未间断。这“五个雷打不动”就像一份铁的承诺,时时温暖着驻泉官兵的心。

打造企业拥军“联合舰队” 形成爱国拥军“拳头效应”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拥军时间的增加,张富英越来越感到拥军事业意义重大,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念头——与身边的企业家联手,创建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打造一个新时期的拥军“联合舰队”。

“可行不可行?”“能不能做成?”“好办不好办?”想法一提出,丈夫牛占鳌接连提出几个疑问。张富英知道,自己个人无论怎么拥军,家人都会全力配合与支持。可带动其他企业家一起拥军,费时费力不说,还可能费力不讨好。

“拥军是好事,认准了我就要去做!”张富英的犟劲来了。那段时间,她来回奔走,积极发出倡议,向企业家讲述拥军的意义、部队官兵的精神风貌、侨乡泉州的拥军优良传统,宣扬泉州创建双拥模范城的骄人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联系的60 多家企业全部报名参加。

企业联系好了,张富英又马不停蹄地向泉州市双拥办、泉州军分区和民政部门领导汇报想法。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联合拥军对社会对部门对部队都是一件好事,于是,相关部门审批一路绿灯。

2013 年1 月,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正式成立,会址就设在晋江亿仁鞋业有限公司,张富英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会长。协会成立之初,张富英率先拿出20 万元,带头筹措协会爱国拥军基金,带头交纳协会会费。在张富英的感召下,当年加入进来的企业就达180 家。4 年来,加入进来的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已发展到了2000 多家,几乎都是泉州当地的龙头民营企业。

“她对部队的热情和孜孜不倦的精神、物质投入,让我十分感动。”在晋江陈埭镇,一位被张富英个人魅力感染,主动加入到拥军队伍中的女企业家感慨地说。

不仅如此,张富英还通过其他途径,全面拓展拥军的范围。2014 年底,泉州河南商会在泉举行成立庆典,张富英当选第一届会长。张富英告诉记者,豫籍企业家在泉创办的企业有200 多家,上规模企业百余家,对于拥军而言,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她的带动下,豫籍企业家纷纷进入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主动加入到了拥军的队伍中来。

“毫无疑问,她是泉州拥军企业家中的领头雁!”驻地某部部队长楼正军说。

拥军之路,激情不停,创新不止。在张富英的办公室,保留着一份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几年前的会议纪要,强调要设立“泉州市拥军优属专项基金”,要组织开展文化拥军、科技拥军、亲情拥军等活动,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每年推出2-3 个精品拥军项目,要开展拥军企业与困难军人家庭一对一帮扶,要使泉州市企业拥军协会成为泉州、福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民间拥军组织……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了,在张富英的带头努力下,这份会议纪要里的愿景一一实现了。

由张富英发起设立的泉州市拥军优属专项基金,初始资金500 万元,几年下来,如今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从重要节假日慰问到困难军人家属扶持,从奖励“好军嫂”到组织优秀军人家庭亲子游,这个基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将拥军传统奉为企业精神 在融合创新路上铿锵前行

走进坐落于晋江市西滨镇的亿仁鞋业有限公司,一栋办公大楼矗立在眼前,一旁是5 幢标准厂房、4 栋职工宿舍。崭新的办公大楼、标准化的生产车间、整洁的职工宿舍……处处透出军人般的品质。

这个创立于2009 年的公司,长期专注休闲布鞋的研发、设计,拥有4 条全新的先进流水线,员工1200 多人。自公司成立以来,张富英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以一流的装备造就了实力亿仁,以一流的技术造就了魅力亿仁,以一流的产品造就了品牌亿仁。

“如果没有拥军的经历,也就不会有公司的持续发展!”张富英认为,做企业,做实业,十分艰辛,但是,正是拥军给了自己极大的精神动力,给亿仁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如今这种力量,已经融合进了亿仁公司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在亿仁鞋业有限公司内部,拥军色彩也是极为浓厚。张富英将爱国拥军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纳入企业年度工作安排、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成立了亿仁鞋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亲自担任组长。目前这一企业拥军模式已经得到福建省和泉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认可,并在企业拥军协会的千余家企业中推广。

拥军爱军,张富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也吸引了很多退伍军人前来亿仁鞋业就业,近5 年来,几乎每年都有30 名以上退伍军人进入亿仁鞋业工作。对于他们的工作能力,张富英十分认可,全部安排在企业发展潜力大、收入水平较高的岗位。“纪律过硬、执行力强,是一家优秀企业必备的素质,而在这些退伍军人身上,恰恰就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张富英由衷地说。

新的历史和经济形势下,拥军爱军,贵在创新。谈到眼下的拥军爱军,张富英兴奋地谈起了正在进行的一个“互联网+”项目——“老兵驿站”APP。她投入2000 多万元建立扶持军人军属创业就业信息化平台,通过构建一个电商平台,将千余家的拥军企业纳入,给众多退伍军人和军属提供免费创业的广阔天地。

“很多退伍军人因知识面、营销经验、启动资金等受限,就业、创业起步往往比较难。”张富英说,现在就业和创业离开了互联网很难成功。加入到这个互联网平台后,退伍军人和军属们在备案登记后,只需手持一部手机和一个二维码,即能开展市场营销,可以销售该平台所有企业的产品,按销售额进行相应提成。这样的创业和就业,对于退伍军人们来说,可以不受启动资金等限制,能够取得创业初始经验和“第一桶金”,风险也非常小,十分可行。据了解,这个“老兵驿站”APP 平台,由张富英发起设立,全面上线后已有1000 多名退伍军人登记报名入驻。

除此之外,张富英还在忙活着公司石墨烯研究所的建设事宜。她跟北京一家军事科研机构达成了石墨烯技术成果民用转化的协议,目前正在加紧落地。“这个军民融合项目,将成为公司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将为企业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

张富英不断开拓创新,不仅擦亮了拥军爱国这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侨乡泉州企业界的一个榜样。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从张富英的淳朴话语、如磐信念和不懈追求中,我们看到了军民鱼水深情源远流长,爱国拥军光荣传统在接力发扬。

作者:李乾坤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百姓中国周刊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工作指导 | 周刊荣誉 | 德孝基金 | 联盟派驻 | 志愿申请 | 志愿查询 | 德孝小记 | 驾驶查询 | 德孝记者 | 人员查询 | 基金人员 | 讲师查询 | 荣誉讲师 | 青年讲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  邮编:100733  电话:010-65365235   京ICP备2021002118号   京ICP备2021002178号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2009]09128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12031号   投搞箱:dxzhzk@163.com  法律顾问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
版权所有 德孝中华周刊所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德孝中华周刊》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