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成
纵观中国书法史,经过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石鼓文的形式衍变,让大篆成为书法艺术的一次重要飞跃,研究这段历史,复作大篆刚劲朴茂的形态和因形立意的姿态,不仅仅是梳理文化发展脉络的需要,也是探索书法艺术本源的必要。当代陕西三原著名书法家韩印军先生,带着探索书法源头秘籍的矢志不移,以及弘扬书法源本文化的初心,经由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的双得历练,成为大篆一体的领衔专家。基于他对篆书文化的精研覃思,以及重要的研究与创作成果,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中国非遗数据中心联合授于“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播大使”暨“大篆书法非遗传承人”的学术与文化称号,以表彰他大篆专题研究的努力和丰硕成果。
走进韩印军先生的书法作品世界,总是会有“奇观横空出世”的震撼感受。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无论是石鼓文还是鸟虫篆,抑或是钟鼎铭文、毛公鼎、散氏盘等等文字形态都显得相当生疏,近乎没有什么印象。形且不知,何况书法审美。鉴于大众书法审美、专业书法创作对大篆这一区域的空白现象,韩印军先生是有着补充空白,带领人们一览大篆书法奇观、体现先秦文字奇绝的发心。这种文化发心的恒久与坚持,让他从一位书法家拥有了文化家、文字学者、文字考古专家的多重身份历练!
他心无旁骛,执着大篆这一个方向定位,以至于可以在书法研究的层面走得深远,挖掘得深刻。清碑学的兴起产生了邓石如、吴昌硕这样的篆书大家,影响深远。韩印军先生的大篆研究就有远睹前人之奇迹的切入点,私淑篆体书圣为磨砺,站在碑学顶巅的高度,再作山高人为峰的进取。又有笔墨当随时代的目标,师法刘自椟的篆书为拓展,汲取中国第一大篆神笔刘自椟的书法力量和智慧,反复研究创新,并且努力仰观传承。既不让大篆失去高古浑然的气象,也不让自己的书法创作拘泥于书奴窠臼,写下了韩氏大篆的独特形神,并已经完成书稿待版,书题为《韩印军标准大篆千字文》,这是韩印军先生系统整理自己篆书学术研究成果的大事,也是当代大篆文化形成质量可以进行量化、形态可以给出准星、技法可以有利传播的重要历史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出版这样一本大篆研究的专著,可谓是文章里的《三都赋》也是画题里的《清明上河图》。
统筹大篆文化与艺术的研究新成果。韩印军无论是写中堂,还是写四屏,他的大篆书法已经成为非遗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当代书坛可以与远古奇迹对话的桥梁,这是书法的功夫,也是文化的功勋。笔里有墨,墨里有笔,一件件大篆作品可以贯通今古,让我们在今天通过他的笔墨去聆听曾经天粟雨的声音。韩印军先生的大篆创作,如一道文化闪电,照亮了当代书法的一个盲点,成为艺术与学术的双璧珍品。一一观览这些超乎寻常的笔墨作品,必然会对韩印军先生研习书法文化历史的努力大为尊敬,他执笔纵墨精研篆籀,挖掘书法文化龙脉之根,借古开今让书法精髓古今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