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关细沙:筇竹变“月老”幸福来敲门-德孝夫妻-德孝中华周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孝夫妻 >> 内容

云南大关细沙:筇竹变“月老”幸福来敲门

时间:2023/4/10 9:55:20 点击:

  核心提示: 《德孝中华周刊》云南大关讯(胡晏晏清琴)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地处边远高寒山区,气候冷湿寡照,距镇政府18公里、县城68公里,海拔1200—1900米,云缠雾绕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以筇竹为主的优质竹类资源。 2017年前,这里道路崎岖不平、泥泞难行,产业支撑十分薄弱,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很多青年...

   《德孝中华周刊》云南大关讯(胡晏 晏清琴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地处边远高寒山区,气候冷湿寡照,距镇政府18公里、县城68公里,海拔1200—1900米,云缠雾绕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以筇竹为主的优质竹类资源。

      

2017年前,这里道路崎岖不平、泥泞难行,产业支撑十分薄弱,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很多青年找对象难或者找到对象却留不住,据不完全统计,全村2500余名常住人口中,40岁以上单身的就有40人左右,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单身村”。


而今,随着大关县“一县一业”筇竹产业迅猛蓬勃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有效延伸覆盖,这个曾经偏远冷清的小山村,生活越过越火热,筇竹变“月老”,幸福来敲门,多数单身青年实现靠竹增收致富、喜结良缘。

“你慢点走,注意路滑!”在长势喜人的筇竹林里,谢泽顺夫妇一边采笋,一边相互关心提醒,脸上洋溢着幸福。他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穷,要找个伴侣太难了,人家看不上。

现在,通过精细化种植管护,谢泽顺家丰产的筇竹大概有40亩,他们夫妇每天采笋300余斤,收入2000元左右,预计今年可达4万元以上。“以前竹笋价格低,每斤仅2元左右,现在不同了,行情好,稳定,我们不仅采笋,更要护好竹,卖竹材是大头”,谢泽顺饶有兴致地说,“我们早不出门打工了,筇竹就是金饭碗”。

在细沙村,像谢泽顺一样依靠筇竹勤劳致富,缔结幸福家园的还有很多。

沿着平坦整洁的公路走进田坪村民小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色彩和谐、别具风味的农家小院。站在谢祖国家的露天院坝里,能嗅到春风中醉人的花香。他们夫妻虽是重组家庭,但因为竹产业让生活有了奔头,对婚姻有着更为坚定的信念。据他的妻子龙左琼回忆,刚嫁过来时,房子是外边下大雨、里边落小雨,很辛苦。但经过几年努力,他们把自家8亩荒山变成筇竹林,经营竹林之余还做点小本生意,如今生活风生水起、婚姻幸福美满。

村民们回忆往昔,有的不禁眼含热泪:“以前嫁到这里,屋不像屋,路不是路,感觉真是没有指望,还是党的政策好!”“如今产业发展起来,孩子们健康长大,而且在市区全款买了房,日子真是越来越有滋味!”


细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坤芬颇有感慨地说,现在我们村男青年找对象比以前容易多了,外地姑娘来也能留得住,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再推动,未来肯定会更好。

据了解,目前细沙村筇竹面积已从原来的2.6万亩原生竹林,提质发展到4.8万亩,村内有竹笋竹材加工厂1家、涉竹专业合作社4家。2022年,全村筇竹产值突破800万元,户均增收8600元,人均增收2500元。下一步,木杆镇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力推行“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党员+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发展模式,让更多想有家的人都有家,有家的人更幸福!

作者:胡晏 晏清琴 录入:dxhebeiczhou 来源:德孝中华周刊

  • 上一篇:西建·正通物业运城公司:夫妻乐开怀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工作指导 | 周刊荣誉 | 德孝基金 | 联盟派驻 | 志愿申请 | 志愿查询 | 德孝小记 | 驾驶查询 | 德孝记者 | 人员查询 | 基金人员 | 讲师查询 | 荣誉讲师 | 青年讲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  邮编:100733  电话:010-65365235   京ICP备2021002118号   京ICP备2021002178号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2009]09128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12031号   投搞箱:dxzhzk@163.com  法律顾问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
    版权所有 德孝中华周刊所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德孝中华周刊》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