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千层底布鞋 听红色故事——河北阜平县花山村见闻-德孝活动-德孝中华周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孝活动 >> 内容

穿千层底布鞋 听红色故事——河北阜平县花山村见闻

时间:2021/4/11 14:21:04 点击:

  核心提示: 《德孝中华周刊》河北平山讯(刘爱虎通讯员 贺金泉)一双布鞋并不起眼,而河北省阜平县花山村的千层底布鞋却因有红色故事而出名,并伴随着红色故事走向省内外走向天涯。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记者采...

《德孝中华周刊》河北平山讯(刘爱虎 通讯员 贺金泉)一双布鞋并不起眼,而河北省阜平县花山村的千层底布鞋却因有红色故事而出名,并伴随着红色故事走向省内外走向天涯。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解到,花山村位于河北保定阜平县一一城南庄镇,距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5公里。

 1948年,阳春三月三,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来到咱花山,住了整十天。1948年5月18日凌晨,毛主席从城南庄镇转移到花山村居住,期间处处关心群众,为群众利益着想,和群众打成一片。朴实的乡亲们,为了支援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解放军战士,日夜赶制千层底布鞋2万余双,送给子弟兵。千层底布鞋因而得名“英雄母亲鞋"这项红色手工制作工艺就一直延续下来。


 在村头鞋厂,我们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军,据他介绍说,近年来,花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房屋改造提升拉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考虑到村里闲置上岁数的妇女劳动力较多,她们虽不能熟练使用缝纫机,但有做千层底布鞋的手艺,他觉得千层底布鞋算得上传统遗留物品。他克服困难,筹资建成千层底布鞋制作厂房,雇佣村内9名妇女开始制作千层底布鞋。工厂从开始的9个工人发展到现在15个工人,又从15,6人发展到60余人,带动周边5个村,向阳庄,谷家庄,井沟村,大岸底村等。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干得多挣得多。一般一天天能挣70来块钱,60多岁的老人都能做,让老有所用,找到一份挣钱的手工活。今后,我们还要借红色旅游,借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之际,讲好红色故事,把花山千层布鞋做强做大。


“制作一双千层底布鞋,采用棉布,玉米白面,线绳。要经过打袼褙、剪鞋样、纳鞋底,上鞋,需要4至5天时间。现在来毛主席旧居,来我们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了自驾游的散客,还有北京、天津、湖南等地过来的旅游团。上次天津来的旅游团一下买了我们30多双布鞋呢。”谈起布鞋的销路,手工布鞋带头人张永红女士高兴的对我们说。

 花山村的千层底布鞋伴随红色故事走向四面八方,也把中国共产党人,伟大领袖毛主席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故事传遍祖国各地。同时千层底布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帮助。


 据了解,阜平县委书记李靖等经常来该村调研,了解并指导工作。

 演员李冰冰于2019年9月,跟随电影频道“脱贫攻坚战一一星光行动"活动来到花山村调研结识了该村制作手工艺布鞋帶头人张永红并主动为千层鞋做宣传。同年10月张永红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接受李冰冰专访,为花山村布鞋寻觅更好的设计,解决产品销路问题等。


 我们在采访时恰巧遇到保定市作协副主席,阜平县作协主席,市政协委员,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家李秀金。她也想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写2篇与鞋有关的红色故事,在村书记陈永军的陪同下参观了毛主席旧居和千层底鞋厂等。

 一双布鞋传承着红色手工工艺,一双布鞋传诵着共产党人与人民鱼水深情的故事。花山千层布鞋将随着越来越多的红色旅游,伴随着红色故事走向遥远,走向千家万户。

作者:刘爱虎 贺金泉 来源:德孝中华周刊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工作指导 | 周刊荣誉 | 德孝基金 | 联盟派驻 | 志愿申请 | 志愿查询 | 德孝小记 | 驾驶查询 | 德孝记者 | 人员查询 | 基金人员 | 讲师查询 | 荣誉讲师 | 青年讲师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院  邮编:100733  电话:010-65365235   京ICP备2021002118号   京ICP备2021002178号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2009]09128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12031号   投搞箱:dxzhzk@163.com  法律顾问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
版权所有 德孝中华周刊所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德孝中华周刊》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经本网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站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